防疫政策影响呗,清不了零,各地封控,物流受影响,大家工作受干扰,赚钱不容易,消费能力也受影响。消费是有钱才消费的,不是靠刺激才消费的! 我10月中旬在购物车选择了一些衣服和家用品,总共960元。昨天晚上打开,发现打折下来要1050元,瞬间我就无语了,最令人无奈的是,因为我所在的地区受疫情影响,不发货。果断清空购物车,卸载了网购平台。 如果以后需要什么东西,不得已在网购吧!双11,再不想被套路了,韭菜也有韭菜的尊严。现在还是理智消费。我感觉比起网购,实体店最不容易,以后尽量支持实体店吧!最起码实体店我能砍价。 今年的双11哑火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商家不诚信,打着便宜的幌子,最后价格反而会更加高,发货也很慢,一周见不到东西。另外,疫情影响,挣钱非常不容易,许多人将钱花费在了吃喝上面,谁还有心思和钱再去网购。现在一些地区,因为疫情影响,快递都不让进小区,谁还会凑双11的热闹。 1.套路太多,消费者已经失去了兴趣。双十一的目的并不是优惠消费者,而是帮商家清理库存,东西质量良莠不齐。很多东西都是先提价再打折的。买了几次后发现有的跟平时差不多,有的甚至比平时还要贵。很多人会觉得即使购物不一定非要双十一,有的甚至还会避开双十一。 2.消费降级明显。受到大环境的影响。很多行业都不景气。还有一些地打长期封控。导致家庭收入锐减。很多人都快吃不上饭了,哪里还有钱来消费。有的人则是能不买就不买,有钱就存着。 3.消费者更加理性。买了这么多年发现真正能用上的其实并不多。很多东西买回来都是在家里闲置,吃灰。再加上收入减少。现在更倾向于按需购买, 4.很多地方因为疫情,无法正常收取和发快递。我的一个朋友做快递分检的,说以往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忙的。每天要加班到12点。这个时候都会请不少临时工来帮忙。 今年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往这边发货。今年不要说招临时工。就连以前几个临时工,老板都辞退了。她们有时候不到点就下班了。 十一不是今年开始哑火的,去年的双十一大家就讨论过这个话题了,只不过今年更加的惨淡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,我觉得主要有以下这4点。 第一,双十一本来只不过是商家炒作出来的购物节,以前确实有实实在在的优惠,大家的热情也很高涨。最近几年商家几乎不怎么宣传了,记得以前在1号就开始造势,各种地方都可以看到双十一的广告,如今很难看到了。商家都不宣传了,大家肯定就没有那么热情购物了。 第二,竞争对手越来越多。以前也就淘宝和京东这两家电商平台一枝独秀,现在多了很多的平台来划分市场,比如抖音直播、拼多多、快手直播,还有些其他的电商平台。淘宝已经不是大家购物的第一选择了,基本上需要的东西在平时就已经购买了,没必要等到双十一。 第三,大家的消费能力下降了。因为疫情和经济下滑的影响,大家的经济能力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好了,大家袋子里没有钱了,怎么舍得在双十一买买买,现在捂紧口袋才是比较实在的。 第四,疫情影响很多地方不发货。不说双十一,在平时买东西,看到很多商品因为疫情影响该地区不支持发货,也不会因为是双十一,而给你特权支持发货吧。 总结 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商家不造势了,没有以前的购物节的气氛,身边的人都没有买,也没有所谓的谈资了。其次就是竞争对手太多了,淘宝早已经不是最多人选择的电商平台,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,大家已经没有之前出手那么阔绰了。相信哑火不是暂时的,以后一年会比一年冷清,双十一这个购物节已经名存实亡了。 支付寶儲值 https://www.cvpka.com/tw/p/zhi-fu-bao-chu-zhi/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开平便民网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