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姐一直在密切关注唐山打人事件。 最近一个稍解心头恨的消息是,截止到昨天(6月12日),9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。 她姐不忍称这个消息为好消息。 因为无论如何,唐山被打的女孩就是正常和朋友吃饭遭遇了一场无妄之灾,出手相助的几个女孩也都挂彩受伤。 女孩目前还在医院治疗。 这就是一场黑恶势力对普通良民的无端侵犯。 毫无疑问,也必将成为每个女性生存的一抹新的阴影和噩梦。 而我们每一个人,都不该对这件事失语。 唐山打人事件的后续,越来越骇人听闻。 当施暴者们劣迹斑斑的过往,开始暴露人前。 当拿着身份证在社交平台控诉的普通市民,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。 事件可能涉及的黑恶势力,令人心惊。 但我想说的是,千万不要因为案件愈加恶劣的性质,就将此只当成个例。 这次恶性事件,更像是多类社会新闻的恶劣版。 它引发的舆论讨论,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,不止一个。 譬如当人们在最普通的生活场景中,都能遭遇极端暴行,而事件能得到迅速处理的直接原因,却是因为“热搜爆了”,那么普通民众的安全感要如何维持? 譬如见义勇为者,在现有制度下到底能否得到足够的激励和保护。 再譬如,在这样明确的寻衅滋事、暴力殴打他人恶性事件上,为什么“受害者有罪论”还会如此普遍? 这些讨论,哪怕无法立刻,直接地解决当前问题。 但如果此时不去审视这些积弊,那么在未来,只会出现更多重演。 就像这起唐山打人事件,无论牵扯出多少后续,它本质还是一起,受害者因为拒绝陌生男性的公开骚扰,而遭到的暴力。 而这类事情和新闻,早就不是少数,却从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视。 就在不久之前,网上还有一则投稿,引发了许多人的不忿。 一个女孩抱着一堆快递上楼时,被人故意用雨伞绊倒,双膝磕伤。 而肇事者却在之后现身表白墙。 不仅表示自己只是爱而不知如何表达,还毫无愧疚地求对方的微信。 “可能我这样做让你印象深刻。” 在女孩得知他的本意后怒不可遏时,反倒反过头来指责女孩言辞过激。 “初心是想认识你,没必要对我这么大恶意吧。” 而,无论是极端如唐山打人事件,公然性骚扰被拒绝后直接把人往死里打的恶性暴力事件。 还是之前种种因为骚扰女生,被拒绝而恼羞成怒酿成悲剧的案例。 其实背后都反映出一个文明社会早该摒弃的野蛮观念: 一种对公开骚扰女性不以为耻,甚至反以为荣的社会文化。 罗翔老师说,文明不同于文化。 有些文化现象,与文明无关。 因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,是把人作为人来尊重,无论他的性别,身份、财富等外在属性。 但,这种习惯性地,把性骚扰美化为搭讪、强行“搭讪”女生是有面、当众施压表白是被鼓励的恶臭观念。 如果继续在社会层面被默许,如果得不到更明确的、根本的杜绝。 那么这些本质是因为骚扰不成而施加暴力的案件,依然会层出不穷。 因为某种程度上,默许边界模糊的公开搭讪,表白示爱。 就是在默许性骚扰、公开打劫、故意伤人。 我一度在想,为什么这个社会普遍分不清什么叫正常的搭讪、什么叫性骚扰? 或许是,我们在启蒙阶段就出了问题。 相信许多女生成长过程中,都经历过这么一种“洗脑包”,叫作—— “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”。 小时候,扯辫子,掀裙子,被叫做善意的玩闹。 逐渐长大后,被圆珠笔戳、被追逐调戏,叫做青春的冲动。 再然后,被强行搭讪、被公开表白,叫做幸运、浪漫。 分寸永远模糊不清。 还有前阵子刚被热议过的,人教社教材插图问题。 其中最惹眼的一帧漫画,也是两个小男孩对小女孩没有分寸感的足以被界定为“性骚扰”的肢体接触。 当孩子从小就被告知,原来这种程度的“玩闹”,是正常的。 原来只要出自喜欢,再没有底线的行为,也能被原谅。 而这样导致的后果便是,永远学不会真正的尊重。 大家不妨想一想。 文明社会,因为喜欢就可以被肆意玩弄、占有,甚至丢弃、摧毁的。 不是人,是物品。 甚至心智,人格发展健全的成年人,都不会如此对待自己的物件。 只有未发展出成熟心智和共情能力的孩子,才会做出这种行为。 说白了,这种教育,这种“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”的洗脑包,本质是在纵容对人的物化。 是在默许一种总是把人“工具化”的思维模式生根发芽。 所以,当你再回头看这些,因为搭讪、骚扰被拒绝,就从辱骂升级到施暴的案例。 为什么施暴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公开骚扰一个人? 为什么被拒绝后都恼羞成怒? 他们凭什么“恼“,又因什么”怒”? 因为,若喜欢=占有,那强行骚扰这种思维模式下,就是正当的,而若做一件自认为合理的事,被拒绝,自然就成了一种丢面的事。 而,“害怕丢了面子”,不正是男性从小被传统规训,被教育要具备所谓的“阳刚男子气概”里,最典型的害人害己的结果之一? 当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压抑、无视,甚至贬低自己的情感部分,当“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”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,那“丢了面子”便成了天大的事。 “面子大过天”背后更深一层的逻辑便是,“失去控制的恐惧,缺乏外在的肯定”。 而当一个人的自我认同的来源,是来自于“控制他人”和“外界的肯定”,那显然是有问题的。 需要强调的是,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引导大家去理解,甚至洗白这些案例中的施暴者。 尤其是唐山打人事件,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恶行负责。 只是在说,本质是因为“丢了面子”引起的暴力。 如果能修正,摒弃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,才有可能在未来,从更根源的地方杜绝它。 甚至这种畸形的情感教育,某种程度上,也是部分人在遇到这类事件时,依然坚持受害者有罪论,或者做冷漠的理中客的源头。 他们缺失共情心,是因为从未成功从过往接受的教育中发展出共情心。 连自己的情感都被教育要习惯性地无视、贬低,更何况他人的、远方的哭声?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,唐山打人事件里,更多是女生能够去共情,冒着被伤害也想去援手。 因为尽管在这种整个社会层面的恶俗文化影响下,无论男女,无一幸免。 但女孩还是这种“洗脑包”,更直接的受害者。 那些被美化为示爱、玩闹的行为,是多少女孩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。 只有她们会一遍遍地去回想哪里不对,既然没有不对,那我为何感到不适? 她们曾把罪归结于自己这方——也许是我太敏感了。 而如今,她们清醒得更早,跳出来得更早。 罗翔老师无数次提醒公众一件事:道德应该是一种自律。 而其实,女孩们早已经习惯了审视自己,女性被这个社会、被公众要求着“自律”“自我保护”的地方太多了。 但,不该只让女孩子自我约束、自我保护。 应该让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真正懂得如何尊重女性。 或者说,让所有人,无论男女,学习怎样去尊重一个人。 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,应该做到的基本一课。 我们男人也需要从群体中挣脱出来 采取切实行动制止暴力 当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时 我们终将找到共同的人性 媒体针对这类事件的措辞,也有明显避重就轻的意味。 据统计,有20家以上的媒体把打人的恶汉性骚扰行为描述为“搭讪”,把他们的殴打行为定性为“冲突”。 可是,但凡看过那个监控视频的人,都很难把打人男子及其同伙的行为,和“搭讪”这种轻飘飘的、带有一定正面意义的词汇联系起来。 看下图,你能从图中围殴女性的男子群体的行为,品出一丝丝正面的意味吗? 有的报道,甚至还把这种性骚扰进一步美化为“交谈”。 把一群恃强凌弱的黑恶势力单方面攻击、殴打,进一步美化为“对抗”“双方扭打在一起”。 字里行间,硬是品出一丝施暴者也有逼不得已的委屈意味。 给一场纯粹的、恶性的暴力,附上轻佻的色彩。 把受害者的自保、被动受殴,和黑恶势力的残暴欺压相提并论。 这是对受害者、对在场出手相助的路人的一种残忍的二次伤害。 更是对所有安分守纪的普通人的不公和冒犯。 进一步说,当媒体报道热衷于给一场纯粹的恶找“酒后”“搭讪”等暧昧的前情。 那结果便是你我都已经看到的那些—— 它会引导部分人,在一场纯粹的恶性暴力里找所谓的“前因后果”。 从而更进一步,加剧受害者有罪论、“公正世界理论”的思维。 当从受害者的衣着、言行上挑不出问题了。 便会有人开始质疑她“你明知道打不过?为什么要去激怒他呢?” 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—— 当媒体总是潜移默化地去美化践踏法律的黑恶势力的暴行。 当一个社会总是无底线地去对安分守纪的普通人、弱势一方提要求。 要求他们不但要遵守法律、要衣着得体,现在还要要求他们面对恶汉时要有足够的应付智慧。 那么这种思维,压榨的是谁的生存空间? 是我们每一个,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生活的普通人的生活空间。 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压榨,是不会有底线的。 总有一天,普通人的生存空间会被逼得退无可退。 这是多可怕的图景? 但,只要我们不呼吁、不谋求改变,这极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生活的世界。 当媒体永远在用看似理性客观,实则充满偏见的措辞粉饰这种恶性事件。 就永远有人,在每一件物证已经足够清晰判断施暴者罪恶的恶性事件里,无底线地期待所谓的“反转”,滥用“让子弹飞一会”“掐头去尾信不得”等话术。 这种思维是理中客吗? 不,它是一种基于信息不客观所导致的认知扭曲。 它是一种动机为懦弱的精致利己主义。 它给冷漠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制造一片滋长的土壤。 它无法正确地激起人的共情。 它在加剧整个世界的冷漠。 恰如罗翔老师针对这次事件的发声—— “如果对于邪恶只有冷漠,而没有愤怒,那么正义也就是失去了感性的基础。” 正义也是需要温度的。 法律也是需要人性的。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分辨性骚扰和“搭讪”的智慧。 如果一个社会认为示爱就能为故意伤人、暴力殴打开罪。 如果一个恶性事件激发不了全社会的绝对、普遍的愤怒。 如果永远都有人在为纯粹的暴行转移注意力、给受害者造黄谣,劝他人别“引火上身”。 终究有一天,这种全社会对弱者的冷漠,对恶者出于畏惧的纵容,会反噬我们每一个普通人。她刊 http://www.ttchushu.com/csfy/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开平便民网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请发表评论